外匯隔夜利息如何計算?

在隔夜利息的計算問題上,有的經紀商提供的是直接的金額,而有的經紀商提供的則是利率。

第一種:直接金額的計算基礎公式:

例如EUR/USD的賣出和買入隔夜利息報價為:0.52 -0.62(一般在外匯平臺官網可以查到);

那麼表示:當投資者的持倉頭寸為賣出1手EUR/USD,則交易帳戶將會獲得0.52美元;當投資者的持倉頭寸為買入1手歐元美元,則交易帳戶將需支付0.62美元。

第二種:利率計算的基礎公式:

每天應收隔夜利息=買入貨幣應收利息-賣出貨幣應收利息

=(買入貨幣數量*利率/365)-(賣出貨幣數量*利率/365)

如結果為正則收入利息,則結果為負則支出利息

1.對於以USD為目標貨幣的組合:

眾所周知,澳元等商品貨幣的匯率高於美元匯率,當你進行交易澳元/美元這個貨幣對,你做多澳元/美元(即買入澳元),那麼你將賺取利息,反之就要支付利息。因為週三的交易頭寸延期到週四會得到3倍的利息,所以在多數的情況下,週三是商品貨幣的上漲日。很多投資者都會選擇週三做多澳元兌美元、紐元兌美元和做空美元兌加元,這就是典型的套息交易。

舉例:當您買入AUD/USD,實際上是買入澳元並賣出美元:假設是100000(1標準手)帳戶,週一買入1手,持倉至週二,澳元/美元匯率1: 0.699, 根據澳大利亞央行在2020年3月所設立的0.5%利率,聯准會(Fed)的目標利率為0%-0.25%區間。

外匯隔夜利息計算方法如下:

買入澳元=(100000澳元*1手*0.5%)/365*1天=13.69澳元=9.56美元

賣出美金=(69900美金*1手*0%至0.25%)/365*1天=1.91至4.78美元

結論:買入澳元9.56美元利息(收到利息)﹥賣出美金1.91至4.78美元利息 (付出利息)

➡️收入利息4.78至7.65

反之,當您賣出AUD/USD⇨支出利息為4.78至7.65美元

2.對於以USD為基準貨幣的組合:

例如USD/JPY: 假設是100000(1標準手)帳戶,週三賣空1手USD/JPY,市場價是107.44/107.47,過夜至週四,利息差為-2.18,則賣出美元的客戶需要付出利息。

計算方法為: 100000×1手×3天×(-2.18%/360)= -$18.17(特別注意:每逢星期四的時候,隔夜利息會是平日的三倍,因為交割實際發生於週一,隔了週末2天。)

3.對於交叉貨幣的組合:

例如EUR/GBP: 假設是100000(1標準手)帳戶, 週五買入5手EUR/GBP,市場價是0.6885/0.6890,過夜至下週一,利息差為-3.71,則買入歐元的客戶需要付出利息。

計算方法為: 1000×5手×0.6890×1天×(-3.71%/360)= (£0.355)=($0.63)

客戶如果是做多(持有)高利息的貨幣,未平倉頭寸的隔夜利息將被添加帳戶的資金內。反之,相關的隔夜利息會被從資金中扣除。

多空倉都付息情況

在目前的外匯市場上,基本客戶持多空倉都要支付利息。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大部分貨幣都處於零利率或低利率狀態,貨幣對之間的利率差很低。

零售外匯經紀商對其不同的客戶收取或支付不同的利率。還有一些外匯經紀商對資料不透明,甚至沒有在其官網顯示適用的利率。而且不同的經紀商對隔夜利息的計算方式也是不同的。

除了收取或支付利率差額外,一些外匯經紀商還增加了“管理”費用,這意味著即使利率差對客戶是有利的,也可能得不到收益。

外匯交易是杠杆交易,這意味著交易者正在藉用其交易的絕大多數貨幣。交易者往往忘記杠杆的負面後果之一是推高隔夜費用,因為他們必須支付所有借款的利息,而不僅僅是他們對特定行業的利息。當然,這個收費是合法的。

不過短線交易基本上不用考慮隔夜利息的問題,因為跟點差的費用比起來,確實可以忽略,但是如果是持倉時間超過一個周,就需要考慮庫存費了!

外匯、差價合約(CFD)隔夜利息什麼時候收取?

不同的外匯經紀商的公司所在地是不同的,經紀商的網站上顯示的不同時區下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因此經紀商在計算隔夜利息的時間雖然各不相同,但實際上都是一個時間點。

外匯經紀商隔夜利息的北京時間是凌晨5點鐘(美國東部的下17點、歐洲中部的23點、英國的晚上22點),冬令時時間延後一個小時。

也就是說,以夏時制計算,在上午5點整建立的任何倉位元都會被視為持倉過夜,需要計算隔夜利息。在上午5:01建立的倉位則到下一天才計算隔夜利息;而在上午4:59建立的倉位則於5:00計算隔夜利息。

1)外匯的隔夜利息收費(週三收三倍利息)

根據國際慣例,外匯交易通常在2個交易日後結算。以下是外匯隔夜利息收費詳細:

利息根據國際銀行慣例按照T+2延遲清算,即兩個銀行工作日後開始計算。

週一:1天隔夜利息。週一交易,週三結算,週一持倉到週二,結算日為週三到週四,所以要支付/收取1天利息。

週二:1天隔夜利息。週二持倉到週三,結算日為週四到週五,所以要支付/收取1天利息。

週三:3天隔夜利息。週三持倉到週四,結算日為週五到下週一,所以要支付/收取3天利息。(※週三持倉的隔夜費最貴)

※特別注意,隔夜利息是持倉規模所支付或賺取的利息,而大多數流通量提供者(包括環球銀行、金融機構、主要經紀商)于星期六,星期日都會暫停營業,但大部分流通量提供者仍然計算兩次天的索引,所以在星期三的倉位共會計算3天的索引,也因此在星期三持倉總額就會收到3倍的利息。

週四:1天隔夜利息。週四持倉到週五,結算日為下週一到下週二,所以要支付/收取1天利息。

週五:1天隔夜利息。週五持倉到下週一,結算日為週二到週三,所以只要支付/收取1天利息。

國際上的大多數銀行都在週六及周日暫停營業,因此這兩天應該不計算外匯交易的持倉過夜利息,但實際上大部分的銀行仍然計算這兩天的利息。基於這個原因,外匯市場上將在星期三過夜的倉位計算三天的利息,因此在星期三持倉過夜,將會收取3倍的隔夜利息。

假日通常沒有過夜利息,但是在大的節假日之前,隔夜利息都會成倍增長。一般而言,交易涉及的貨幣遇上所屬國家的重要假日就會計算假日過夜利息。比如美國獨立紀念日7月4日,美國銀行暫停營業,所有美元貨幣對的倉位於7月1日下午5時計算額外一天的過夜利息。

2)差價合約(CFD)的隔夜利息收費(週五收三倍利息)

差價合約沒有價值日期(結算日期)因此是相當於T+0的結算週期,所以它們的三倍隔夜費會產生在從週五開始過夜的持倉。過夜後,就會有一個過夜費用從你的帳戶入帳或扣除。

比如,WTI原油CFD交易的單子,週五不平倉的話,下週一會被收取3倍隔夜利息。

 

什麼是隔夜利息?

外匯隔夜利息是指在外匯交易中所涉及的兩個貨幣間的利率差異,也稱為“過夜利息”,”掉期利率“,或“外匯庫存費”,是指投資者在持倉過夜的時候需要支付或者獲得的利息。

隔夜利息可能是正數的,也可能是負數的,主要取決於您的交易品種和方向。就像我們把資金存放在銀行會產生存款利息,從銀行借款會產生貸款利息一樣有正負之分。


隔夜利息為何有「正」、「負」之分?

外匯交易的本質是基於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進行操作的,當你買入一種貨幣的同時,其實也是賣出了另一種貨幣。每一種貨幣都有自身的利率,因此外匯交易同時涉及兩個不同的利率。兩個貨幣的息差( 收到利息-付出利息),就是每天應計的隔夜利息(也稱庫存費)。

當買入的貨幣利率高於賣出的貨幣利率的時候,投資人就可以獲得「正的隔夜利息」,從而使盈利增加;若買入的貨幣利率低於賣出的貨幣利率,則會產生「負的隔夜利息」,從而導致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增加。


外匯交易是以貨幣對的形式進行。舉個例子 :

買入USD/JPY(收取利息)

例如買進美元/日元(USD/JPY)的操作,即代表你使用日元來兌換等值的美元(買進美元的同時賣出日元)。

在這個過程中,您買進的是美元,因此可以獲得美元的利息(0.25%),賣出的是日元,因此要支付日元的利息(0.10%),兩者的利率差便是隔夜利息(0.15%)。這意味著投資人可以收到0.15%的隔夜利息。

賣出USD/JPY(支付利息)

反之,賣出美元/日元(USD/JPY)的操作,即代表你賣出高息幣種美元(0.15%),買進低息幣種日元(0.10%),兩者的利率差便是負數的隔夜利息(-0.15%),這意味著投資人需要支付0.15%的隔夜利息。

也就是說,是否需要支付隔夜利息,取決於你買/賣(做多/放空)的外匯貨幣對!

再比如,成交量最大的EUR/USD。買進EUR/USD的操作,即代表您使用美元來兌換等值的歐元(買進歐元的同時賣出美元)。在這個過程中,您買進的是歐元,因此可以獲得歐元的利息,賣出的是美元,因此要支付美元的利息,兩者的利率差便是隔夜利息。兩種貨幣的利息差小,你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也也相對小。

哪些交易會被收取過隔夜利息?

除了外匯之外,股票、股指還是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只要是現貨交易,都有過夜利息,期貨才沒有過夜利息!

過夜利息各家不同,因為報價源不一樣,可能有平臺商是在報價源的基礎上迭加了額外的費用!

大多數外匯經紀商都會在官方公佈其過夜利息的詳細及計算方式,在開戶交易之前記得查詢!

 

升息

貨幣利率與外匯市場的關聯

很多外匯交易者在做交易決定時都會對應該對哪些新聞做出反應感到迷茫。交易者們應緊密關注那些會影響貨幣利率的新聞,因為利率的變動對貨幣的價值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每一種貨幣都自有其利率,而利率就像檢驗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強弱的顯影劑。
隨着一個國家經濟的增強,消費者會有更多可支配的收入,而物價也會隨之上漲。其原理就是,我們掙得越多,就會消費越多、越好的商品和服務,繼而我們就會掙得越多。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 –因為商品和服務的總量不會改變,但是市場上會有更多的資金來消費這些商品。所以物價就會上漲,這就被稱為通貨膨脹。

然而,如果通貨膨脹率太高,我們的貨幣將失去很多的購買力。這意味着像麵包這樣的普通商品,也可能會在某一天漲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價格;這在許多通脹率偏高的國家極為普遍。為了制止這種危險發生,每個國家的央行就會採取措施,即提高利率,以便在失控之前緩解通膨壓力。

高利率使貸款更加昂貴,從而阻止消費者購買新房、使用信用卡、或是獲取其他的債務。更昂貴的資金也阻礙了公司的擴張。因為許多業務都是通過信貸進行的,而信貸意味着會被收取利息。

高利率的結果就是經濟增長放緩,直到央行開始降低利率。而降低利率則是為了鼓勵經濟增長和擴張。對央行而言,需要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保持較低的通脹率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

高利率的作用之一是為了吸引外資。這與其他投資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因為投資者都希望尋求儘可能高的回報。而通過提高利率,那些在該國投資的人便可以得到更多的回報。因此,隨着投資者在利率較高的地方進行投資,這個國家的貨幣需求量也就跟着增加了。


那些通過高利率、國內經濟的迅速增長、以及國內金融市場的良好環境來提供最高投資回報的國家往往吸引了最多的外資。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表現良好且利率較高,那麼外國投資者有很大可能會向該國輸送資本。這就增加了對該國貨幣的需求繼而推動貨幣升值。


眾所周知,對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只是利率本身,利率的走向也是作為分析一個貨幣需求量的關鍵因素。利率的走向一般是根據央行的發言以及會議紀要揣測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投資者們往往會逐字逐句地分析以判斷央行在下次會議上會做出何種可能的利率舉動。所以,利率的走向很多時候會比利率決議本身更重要。


經濟擴張初期的高利率會在很大程度幫助該國貨幣成長和增值。然而,低利率往往暗示一個國家艱難的經濟狀況,同時也反映了該國貨幣較低的價值。

假設美聯儲維持著固定利率,而一個處於經濟擴張的國家其儲備銀行則開始緩慢的提升其基準利率,那麼想要在該國投資開公司的境外投資者將會需要很多的該國貨幣。此外,在該國貨幣需求量增加的預期下,外匯交易者也會開始買入更多的該國貨幣。2009到2011年期間,投資澳大利亞貨幣的外匯投資者,每天享受着至少30澳分的利潤以及額外的“分紅”。這意味着每一迷你手(即10000貨幣單位)的交易總額會帶來超過3000澳元加上利息的利潤。

槓桿交易

什麼是外匯交易的槓桿?

所謂的外匯交易槓桿,是指能進行存入保證金幾倍大規模的交易機制。一般也稱作「槓桿原理」。

比方說,存入1萬保證金只能進行1萬額度的交易。但是若以200倍槓桿交易時,1萬保證金則可進行200萬額度的交易。外匯經紀商不同,提供的最大槓桿也不同 ,海外經紀商通常可以提供100倍以上的槓桿,甚至高到500倍。

像這樣以較小額的保證金進行保證金好幾倍額度的交易,這種機制稱作槓桿。不過槓桿也存在風險,須多加注意。

 

槓桿的優點

槓桿的優點是提高資金的效率;槓桿是可以利用小額的保證金進行好幾倍大的交易,因此只要交易成功,就能相對提高資金的效率。這裡所謂的資金效率是指增加資金規模的速度。

例如以槓桿10倍以及槓桿100倍進行交易時計算,比較一下之間的獲利差異。兩種倍數的條件同樣是以1,000美元的保證金,以1歐元=1.1050美元持有多頭部位(買進)。

槓桿 部位量 在1歐元=1.1050美元時平倉的收益
10倍
10,000美元
50美元
100倍
100,000美元
500美元
※上表為單純計算,不包含隔夜利息(swap point)。

可以看到槓桿100倍與10倍的獲利差約達450美元。 槓桿的倍率越高,獲利也越多,可謂能提高資金的效率。

原始保證金= 當前匯率 × 最小交易數量 ÷ 槓桿(200倍)

比如說,如果現在的匯率是1歐元 = 1.15美元,以最小交易數量1,000貨幣單位進行交易的話,原始保證金的金額就會是「1.15 × 1,000 ÷ 200 = 5.75」,也就是5.75美元。

接著,以相同條件進行20倍槓桿的交易的話,原始保證金的金額就會是「1.15 × 1,000 ÷ 20 = 57.5」,也就是57.5美元。

當槓桿的倍率越高,相對地就能以較少的資金進行交易。 不同的最小交易數量所需的保證金也不一樣。

槓桿的缺點

槓桿不光只有優點,也有缺點。 槓桿的缺點是,若判斷錯誤時,原本期待獲得多大的利益,也相對地可能發生多大的損失。

尤其進行高槓桿的交易時,若成功當然可獲得相對的龐大利益,但是一旦失敗,也相對地產生龐大的損失。

例如以槓桿10倍以及槓桿100倍進行交易時計算,比較一下之間的損失差異。 兩種倍數的條件同樣是以1,000美元的保證金,以1歐元=1.1000美元持有多頭部位(買進)。

槓桿 部位量 在1歐元=1.0950美元時平倉的收益
10倍
10,000美元
-50美元
100倍
100,000美元
-500美元
※上表為單純計算,不包含隔夜利息(swap point)。

可以看到槓桿100倍與10倍的損失差約達-450美元。 以這麼高槓桿進行交易時賭博的成份很高,算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交易。

降低槓桿風險的投資方法

以高槓桿進行交易時,存在發生龐大損失的風險。 錯誤的槓桿操作導致龐大的損失,這是常見的失敗模式之一。

存入較充裕的保證金

運用槓桿進行交易時,關鍵在於需準備充裕的保證金。 因為若必要保證金剛剛好沒有多餘,就會升高強制平倉(loss cut)的風險。 強制平倉是指強制將倉位平倉(結算)的情形。

要注意以高槓桿交易的操作方式

外匯交易的投資新手在進行高槓桿交易時,很可能因為精神負荷過大而失去冷靜判斷的能力。 而且在外匯交易中,一般有九成的投資者會退場。 儘管可能因為新手的幸運投資獲利,但是新手若要在市場上長期獲利也不容易。 建議以低槓桿開始交易,先熟悉外匯交易比較重要。

美聯儲利率會議

外匯市場的交易點差和新聞

一般而言,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很大程度會受到經濟新聞發布的影響。而每周都會有很多的經濟新聞發布,統稱財經日曆。這些新聞在金融市場引起波動的同時也給您交易時的點差帶來影響。

新的交易者必須熟悉每周會有哪些事情發生、且這些事情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諸如給外匯交易點差帶來的變化。

點差與新聞

新聞會給外匯市場帶來不確定性,而外匯市場最希望避免的就是不確定性。財經日曆上發布的數據多數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其對價格波動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達到預期值。如同散戶交易者,大型流動性提供者同樣也受經濟新聞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所以他們會擴大交易點差來抵消一些風險。

例如,美聯儲利率會議時提供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的點差,會比平時高出許多,而交易者則不得不在市場恢復正常前承擔更多的交易成本。

如何應對交易點差

交易者們需要知道交易點差是會變化的。這意味着隨着流動性提供者報價的更新,交易點差也會隨之變化。如果您曾關注到重大新聞發布時,在新聞發布僅僅5分鐘之後交易點差可能從新聞發布前的8.0回落至0.9。 那麼交易者們該如何圍繞新聞事件進行交易呢?

交易者們在交易時應該時刻考慮到市場波動的風險。交易新聞事件的一種策略就是在新聞發布的一瞬間進行交易,並祈禱市場的波動會幫助您獲利並抵消交易點差。另一種策略則是避開重大新聞,等市場消化了新聞之後、流動性提升了再進行交易。當然,採取何種策略沒有絕對對錯,兩個方向都有交易者能在其中延伸出對應的策略,唯獨要注意的是別讓自己的投資成為了賭局。

交叉盤

何為交叉盤?與直盤相比有哪些優缺點?

交叉盤與直盤有什麼不同?


交叉盤即是兩個非美貨幣之間的交易,比如歐元/英鎊 (EUR/GBP),澳幣/日圓 (AUD/JPY)、日圓/離岸人民幣 (JPY/CNH) 等,即稱之為交叉盤。

直盤指的就是各個幣種與美元的交易,可以直觀理解,凡是與美元直接進行匯兌聯繫的即是直盤,例如歐元/美元 (EUR/USD)、澳幣/美元 (AUD/USD)、英鎊/美元 (GBP/USD) 等。

而直盤與交叉盤的稱呼,是外匯市場的習慣,而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全球九成以上的貿易比重,皆是以美元作為清結算貨幣,因美元是與其他貨幣最常出現的匯兌貨幣。

看完上述說明,投資人可以發現,直盤交易相當容易理解,特色即是美元與其他貨幣的直接兌換匯率。

交叉盤交易的優勢包括以下幾點:

1.交叉盤比直盤波幅更大

例如 2013 年時,歐元兌澳元最多一度上漲 3000多點,但同期歐元兌美元僅上漲 800多點,歐元兌澳元交叉盤報酬率比直盤還要高出 4 倍,故投資人在交易時也可以考慮交叉盤的潛力。

2.交叉盤交易是外匯市場上經常使用的一種解套方法

例如在直盤交易被套牢的情況下,如果投資者不願意進行停損,那麼可以選擇反方向做交叉盤交易,有機會可以進行解套。

 

交叉盤交易的風險有以下幾點:

1.交叉盤沒有明顯的規律性

即使使用成熟的技術分析方式去分析交叉盤走勢,準確性也並不高,故判斷交叉盤走勢更多的是需要依靠這兩個幣種兌美元的走勢。

2.風險相對直盤更大

如上所述,交叉盤行情波動通常比直盤更大,例如當美元大幅波動時,交叉盤交易即可能存在很大風險。

 

為什麼要學習交叉盤交易?

透過交叉盤交易,能夠帶給外匯投資人更多的交易機會選擇,因為這些交叉盤的貨幣對不限於美元,故投資人可以從交叉貨幣對中找到新的交易機會,並且交叉貨幣對可以讓投資人避免美元中的過度投機。

另外,大型交易商考慮交易交叉盤交易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波動率更高,因為相對於傳統的美元直盤交易,交叉盤交易具有更大的市場波幅,而大型交易商的某些策略依賴於波動率,故更大的市場波動率可以為當沖交易者和套利交易者提供全天的交易機會。

但值得注意的是,交叉盤交易就交易能力的程度上來說,是遠比交易直盤的難度高許多的,剛進入外匯市場的新手投資人想要進行交叉貨幣對交易還是需要謹慎考慮,尤其當交易一些不太常見的交叉盤交易時,需要警惕這些貨幣對的劇烈波動,以及交易所需付出的較高點差。

如何解讀外匯報價

如何解讀外匯報價

什麼是外匯報價?

外匯報價是一種貨幣相對於另一種貨幣的價格。這些報價通常涉及貨幣對,因為價格總是通過賣出一種貨幣來買入另一種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下圖,在歐元/美元(EUR/USD)這一貨幣對中,意味著買1歐元需要0.99786美元。在正常的市場條件下,交易商通常會對任一貨幣對出兩種價格,並從兩個不同的價格中收取點差(Spread)。

外匯報價中的出價與要價

在進行外匯交易時,一個貨幣對總是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價格,如下圖所示。

出價(賣價)是交易員可以賣出該貨幣的價格,而要價(買價)則是交易員可以買入該貨幣的價格。這可能看起來令人困惑,因為從買入的角度來考慮“出價”才是應該,所以請記住外匯交易里的出價/要價的術語是從交易商的角度來考慮的。

在進行外匯交易時,交易者總是希望在價格低時買進,在價格上漲時賣出;或者在預期貨幣會貶值的情況下賣出,然後預期在未來以更低的價格買回。

外匯中的點差

0.997860.99778=0.8點

一般而言,買入一種貨幣的價格通常會高於賣出該貨幣的價格,這個差額被稱為點差。點差也是交易商通過執行交易賺錢的途徑之一。由於高交易量和高流動性,主要貨幣對的點差往往更加奧,比如歐元/美元是交易最廣泛的貨幣對,其點差也就僅為0.8。

前位EUR / USD後位

基準貨幣 / 標價貨幣

有時候外匯市場上的報價看起來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因為您所持的任何頭寸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頭寸。正如我們所知,外匯市場裡的報價都是成對的,這為您提供了比其他市場更多的選擇。舉例,如果您看多歐元,您可能會想買入歐元。在外匯市場裡,您可以選擇任意一種貨幣來買入歐元:您可以用美元買入,也可以用日元買入。

 

貨幣對中所列的第一種貨幣被統稱為“基準貨幣”,而所列的第二種貨幣則是“標價貨幣”。例如,在歐元/美元里,歐元是基準貨幣,美元則是標價貨幣。這一對貨幣對的報價就告訴了我們購買一個基準貨幣單位要花多少標價貨幣。如果歐元/美元的交易價格是0.99778,那麼我們花1美元只能買0.99786歐元。

 

當進行交易時,請記住您採取的任何立場都是以基準貨幣為基礎的。所以當您做多一個貨幣對的時候,您是在做多那一對貨幣的基準貨幣;反之亦然,當您做空一個貨幣對的時候,您實際上是在做空那一對貨幣的基準貨幣。因此,當您買入歐元/美元的時候,您就是在買入歐元的同時賣出美元。

 

如果您仍覺得這很難理解,那可以這樣簡單的想:如果您認為匯率會上升,那您就買入;如果您認為匯率會下降,那您就賣出。

 

如上圖所示,每個貨幣對的報價都有兩個:一個賣出價,一個買入價。顧名思義,買入價是你買入時得到的報價,而賣出價則是您賣出時所獲得的報價。這兩者之間的差額被稱之為“點差”。點差是由報價提供商和市場的流動性決定的。所有可交易的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都存在點差,但有時候交易者是看不見這個點差的。

貨幣兌

影響主要貨幣對匯率的因素是什麼?

影響貨幣對匯率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幾種情況:

1.該國經濟數據表現與就業情況

GDP(國內生產總值)表現與工業生產情況,還有失業率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等。這都會影響該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而利率也將影響該國的匯率變化。

 

2.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

中央銀行的主要任務就是維持該國貨幣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而中央銀行宣布利率的升降變化都會導致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或是減少,其中利率政策對外匯市場有明顯影響。當該國中央銀行宣布利率調升,代表持有該國貨幣的利息收益將會增加,進而推升投資人對於該國貨幣的需求,使得該國貨幣升值。

 

3.政治環境因素

當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衝突,或政黨輪替,又或是該國國內動亂或是叛變,還有戰爭,都會對政經局勢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而這些政治因素干擾也將反映在外匯市場上。所以當該國政府越是動盪不安,該國的貨幣就會朝向貶值來發展。

 

外匯

什麼是貨幣對(Currency Pair)

主要分成三個大類:主要貨幣對 ( Majors ) 、次要貨幣對 ( Minors )、交叉貨幣對 ( Crosses )。在外匯市場交易中,兩種貨幣所組成的外匯交易匯率就是所謂的「貨幣對(Currency Pairs)」,報價的形式就是每一單位的貨幣可以兌換多少另外一種貨幣。而這兩種貨幣的呈現是透過斜線區隔,例如歐元兌美元(EUR/USD)、英鎊兌美元(GBP/USD)等等。

以歐元兌美元(EUR/USD)為例,斜線前的貨幣稱為「基礎貨幣或基準貨幣(Base Currency)」,而在斜線分隔後的貨幣我們稱為「相對貨幣或是報價貨幣(Quoted Currency)」。我們用歐元兌美元(EUR/USD)報價1.1305為例,歐元為基準貨幣,美元為報價貨幣,表示可以用1歐元兌換到1.1305美元。

若是報價發生變化時,例如歐元兌美元(EUR/USD)為1.1405,表示可以用1歐元兌換到1.1405美元,這代表著歐元相對美元而言升值了,或者可以說是美元相對歐元貶值。因此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來兌換1歐元。

當市場投資人認為歐元相對美元有升值的預期心理,就可以買進EUR/USD貨幣對,因此當EUR/USD上升時則可以獲利。相反的,若是市場投資人認為歐元相對美元會貶值,則可以賣出EUR/USD貨幣對,因此當EUR/USD下跌時就可以獲利。

主要貨幣對 (Major Currency Pair)

主要貨幣對包含了外匯市場最流行與美元配對的熱門貨幣,主要熱門貨幣的流動性高,包含了美元 (USD)、歐元(EUR)、英鎊(GBP)、日元(JPY)、瑞士法郎(CHF)、加元(CAD )、澳幣(AUD)和紐幣(NZD)等等。

次要貨幣對 (Minor Currency Pair)

除了主要貨幣外與美元不相關的貨幣對與眾多交易量較小的貨幣,稱為次要貨幣或交叉貨幣。例如:韓元(KRW)、瑞典克朗(SEK)、俄羅斯盧布(RUB)、港幣(HKD)、新加坡幣(SGD)與土耳其里拉(TRY)等。

歐元 / 美元 ( EUR / USD )

英鎊 / 美元 ( GBP / USD )

美元 / 日元 ( USD / JPY )

美元 / 法郎 ( USD / CHF )

美元 / 加元 ( USD / CAD )

澳幣 / 美元 ( AUD / USD )

紐幣 / 美元 ( NZD / USD )

歐元 / 土耳其新里拉 ( EUR / TRY )

歐元 /俄羅斯盧布( EUR / RUB )

美元 / 瑞典克朗 ( USD / SEK )

美元 / 港幣 ( USD / HKD )

美元 / 韓元 ( USD / KRW )

澳幣 / 新加坡幣 ( AUD / SGD )